自动化仓库图标
weierzhou@wdracking.com
177-5175-8631 (微信同号)/181-1293-3391
获取报价

自动化立体仓库

自动化立体仓库

行业动态

从需求到落地:仓储货架定制流程的全链路解析

返回上层

仓储货架不是标准化的 “工业产品”,而是需要与仓库场景、货品特性、作业模式深度咬合的 “定制化工具”。一套适配的货架系统,能让空间利用率提升 30%、作业效率翻倍;反之,盲目采购的标准化货架可能沦为 “空间浪费机”—— 层高不符导致货品塞不进、承重不足不敢放、通道过窄叉车卡壳……

仓储货架的定制,从来不是简单的 “选尺寸、定材质”,而是一套从需求挖掘到落地运维的全流程体系。只有抓住流程的核心节点,才能让货架真正成为仓储效能的 “加速器”。


一:需求锚定 —— 找到货架的 “适配基因”

定制的前提是 “知需”。跳过需求调研的货架定制,如同 “闭着眼买鞋”,大概率不合脚。这一步需要回答三个核心问题:


1. 货架要 “装什么”?

货品的 “物理属性”:单箱重量(决定货架承重,如 300kg / 层还是 1000kg / 层)、体积(长 × 宽 × 高,影响层高与货位深度,如红酒架需预留酒瓶直径 + 5cm 缓冲)、包装类型(整箱 / 托盘 / 散件,托盘货架需匹配托盘尺寸 1200×1000mm 或 1100×1100mm)。

货品的 “特殊要求”:是否怕压(如纸巾需低层存储,货架层板需加承重筋)、是否需先进先出(如食品冷链,需定制穿梭式货架配合辊道设计)、是否有温湿度限制(如冷库货架需用防腐蚀钢材,避免低温脆化)。


2. 货架要 “放在哪”?

仓库的 “空间限制”:净空高度(决定货架总高,如 8 米高仓库可做 4 层货架,预留 1.5 米顶部空间便于叉车作业)、立柱位置(货架排列需避开立柱,避免形成 “三角形死角”)、地面承重(重型货架区域地面需≥5 吨 /㎡,否则需做地面加固)。

环境的 “硬性规范”:消防要求(货架与喷淋头距离≥0.5 米,通道宽度需满足消防疏散标准)、照明条件(拣货区货架间距需≥1.2 米,确保灯光覆盖无阴影)。


3. 货架要 “怎么用”?

作业设备的 “适配性”:人工拣货还是叉车存取?叉车的举升高度(决定货架高层高度)、转弯半径(决定通道宽度,如前移式叉车通道需≥2.8 米)直接影响货架布局。

作业流程的 “协同性”:是否需要频繁补货(如电商仓库,可定制流利式货架实现 “货到人”)、是否涉及多品规混放(如便利店仓库,可设计多层隔板货架分类存储)。

关键动作:形成《需求清单》,明确 “不可妥协项”(如承重、消防间距)和 “弹性调整项”(如颜色、层板材质)。


第二步:方案设计 —— 让数据驱动 “精准匹配”

需求明确后,进入 “翻译” 环节:将文字化的需求转化为可视化的设计方案。这一步的核心是 “用数据说话”,避免 “凭经验拍脑袋”。


1. 技术参数转化

承重计算:不仅考虑单货位承重,还要核算整体货架的抗倾覆能力(如高层货架需配地锚固定)。

尺寸细化:层高≠货品高度,需预留 10-15cm 空间便于存取;货位深度 = 货品深度 + 5cm,避免叉车取货时碰撞货架。

材料选型:轻型货架(≤200kg / 层)可用冷轧钢,重型货架(≥500kg / 层)需用 Q235B 钢材;潮湿环境(如冷库)需做镀锌处理,防锈等级达≥85μm。


2. 布局与功能融合

货架排列方式:“横列式” 适合大通道、高周转(如商超仓库),“纵列式” 适合高密度存储(如制造业原料库),“混合式” 兼顾两者(如电商仓的 A 类区横列、C 类区纵列)。

功能附件定制:如需快速盘点,可加装货位标签槽;如需防止货品掉落,可加护栏或挡板;如需提升空间利用率,可在货架顶部加装阁楼平台。


3. 可视化方案输出

提供 CAD 平面布局图(标注货架尺寸、通道宽度、区域划分)、3D 效果图(模拟实际场景,直观展示货架与仓库的匹配度)、物料清单(明确钢材型号、配件数量、表面处理工艺)。


第三步:方案验证 —— 用 “试错” 规避风险

设计方案≠实施方案。定制货架属于 “重投入、难修改” 的资产,必须通过多轮验证,确保落地后 “不踩坑”。


1. 技术可行性校验

结构安全:邀请第三方机构验算货架的承重强度、抗风载能力(尤其户外货柜货架),出具《结构安全报告》。

设备兼容性:用叉车、地堆等设备模拟作业流程,测试通道宽度是否足够转弯、货架层高是否匹配设备举升极限。


2. 场景化模拟

小样测试:对特殊设计(如异形货位、定制附件)制作 1:1 样品,实际摆放货品测试存取便利性(如拆零拣货时,层板高度是否适合人工伸手拿取)。

极端场景预判:暴雨天气地面是否会积水(货架是否需抬高)、旺季爆仓时能否临时加层(货架立柱是否预留调节孔)。


3. 成本与回报平衡

优化方案细节:如非承重区可用轻量化材料降低成本,核心存储区强化结构确保安全;

测算投资回报:按 “空间利用率提升带来的租金节省 + 效率提升减少的人力成本”,预估回本周期(一般定制货架的回本周期在 1-2 年)。


第四步:生产与安装 —— 让方案 “精准落地”

设计再完美,落地走样也会功亏一篑。这一阶段的核心是 “控细节、保精度”。


1. 生产环节:材料与工艺把控

原材料溯源:要求供应商提供钢材材质证明(如 Q235B 的力学性能检测报告),避免用回收钢以次充好;

工艺监督:关键环节(如焊接、喷涂)进行驻场监造,确保焊接点无虚焊、喷涂厚度达标(≥60μm,防腐蚀)。


2. 安装环节:精度与安全并重

现场复核:安装前再次测量仓库尺寸,与设计图比对,避免因地面不平、立柱偏移导致货架无法对接;

分步安装:先固定立柱,再安装横梁,后面再加装层板与附件,每一步骤用水平仪校准(垂直度误差≤1mm/m);

安全测试:安装完成后进行承重测试(加载 1.2 倍设计承重,静置 24 小时观察是否变形)、防撞测试(模拟叉车轻微碰撞,检查连接部位是否稳固)。


第五步:运维与迭代 —— 让货架 “持续适配”

货架的定制不是 “一锤子买卖”,随着业务增长、货品迭代,需要动态调整以保持适配性。


1. 初期磨合与微调

上线后 1 个月内跟踪使用反馈:如拣货员反映某区域货架过高,可调整层板高度;如发现某类货品存储量不足,可增加扩展层。

同步更新 WMS 系统:将货架货位信息录入系统,确保 “系统定位” 与 “物理位置” 一致,避免找货混乱。


2. 长期维护与升级

定期巡检:每季度检查货架连接螺栓是否松动、层板是否变形、立柱是否倾斜,及时维修更换;

弹性升级:业务扩张时,可通过增加货架单元、扩展阁楼平台等方式扩容;引入 AGV 机器人时,可改造货架底部结构适配机器人通道。


仓储货架的定制,本质是 “为仓储场景量身打造效能载体”。从需求锚定到持续迭代,每个环节的核心都是 “适配”—— 适配货品、适配设备、适配流程、适配未来变化。真正的货架定制,不是造出一堆钢铁,而是构建一套与业务共生的空间解决方案。

← 上一条: 无
下一条 →: 医药行业自动化仓储堆垛机解决方案

相关产品

优化空间,提高仓储效率.
我们可以做的更好!
自动化立体仓库
自动化立体仓库logo
Copyright © 2022 维达控股江苏维暻物流.维迅智能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|   网站地图